close
建築師只是為了平均分配每個房間的面積,差一點兒讓這棟自地自建的透天厝變成「有稜有角」的怪怪屋格局,幸好有建築業背景的業主及時發現,透過網路搜尋,找上蒔築設計團隊在毛胚屋時期就進行搶救,總算讓新家完美亮相,還為家族寫下一段孝順故事。 有建築業背景的業主對父母相當孝順,堅持把全屋子最好的房間留做孝親房使用,而妻子對公婆更是用心,不時與蒔築團隊討論,要把婆婆喜歡的花樣融入設計裡。原本依照建築師的設計,1 樓是業主經營的商業空間,2 樓是客廳、餐廳等公共空間,而 3 樓與 4 樓各隔出 2 間附有衛浴的套房,供祖父母、業主夫妻及 2 個女兒使用。建築師一心想著「公平」,在空間配置上希望做到每層樓的2個房間面積一樣大,結果分隔牆幾乎變成「工」字型,造成房間裡彎彎角角很多,形成許多難以使用的畸零地,反而浪費空間。 蒔築團隊在毛胚屋階段接手後,透過幾次的溝通協調,掌握業主的孝心,以及 2 個女兒不同的個性,站在「以居住者為本」的角度思考,更改原先格局,雖然一樣是 4 房的設計,但有大小之分,而且依照居住者的習慣、個性做分配,搶救成功,也讓空間分配更有層次感,達到皆大歡喜的局面。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searchome.net/article.aspx?id=33405
全站熱搜